- CAR-T治疗血癌
-
admin
本网站
2018-06-14
1197 [ 关闭窗口 ]
▲6岁的奇奇坐在具有新风系统的治疗床沿,他所接受的CAR-T疗法,正引起国内外聚焦。(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/图)
全文共5298字,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。
-
-
“人类能否治愈癌症”这一全球难题,如今有了最新答案。在血液肿瘤方面,一项此前备受争议的疗法获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-
-
在医疗界欢呼、投资界看好的另一面,这一疗法也面临着不良反应难控、各类医疗机构良莠不齐、监管亟待出台的现实问题。
-
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
多年之后,以CAR-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基因治疗终于成为临床上的现实,并可能将改变千万肿瘤患者的命运。
2017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“CAR-T元年”。
在这一年,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(FDA)批准上市两款针对血液肿瘤的CAR-T治疗药物。在中国,12月11日,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京传奇”)成为第一个CAR-T疗法的临床申请者。这样行业里程碑的事件随后让相关生物公司股票一片飘红。
次日上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武汉协和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,在听到专家介绍CAR-T疗法效果后,李克强赞叹不已:“我感到很高兴,也很欣慰!一些发达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提出要攻克癌症发病机理,现在我们国家攻克癌症的研究和治疗技术也上了一个新台阶。”
最新消息是,12月19日,《自然》杂志发布2017年十大人物,全球首位接受CAR-T疗法并已痊愈的儿童艾米丽·怀特海德入选,她的代表词是“生命的嘉奖”。
如今,超过一千名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接受过相关的临床试验,其中绝大部分患者的存活时间超过了预期,近百人甚至痊愈。一场前所未有的医学革命正在来临。
▲2017年12月12日,李克强总理在武汉协和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,听取了专家介绍CAR-T技术。(中国政府网截图/图)
“坐上冲向癌症的战车”
9岁的奇奇戴着蓝色米奇小口罩,在医生办公室玩耍。没人相信这是一个月前,在ICU(重症监护室)备受骨痛折磨,碰都不能碰一下的白血病患儿。
这种病唯一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骨髓移植,但对奇奇来说,这太危险了。在不足一年时间里,他的病情已三次复发,并对最好的化疗药物耐药。
被多家医院表示无法治疗后,父亲高东海从闺女那听说有一种国外新疗法。别无选择,他们找到位于北京燕郊的燕达陆道培医院。“道培是国内最早开始CAR-T临床试验的医院之一,至今已完成了230余例,是全国单中心例数最多的医院。”该院医疗执行院长陆佩华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CAR-T疗法,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,是一种在血液肿瘤上有着显著疗效的新型细胞疗法,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。
小学三年级文化的高东海夫妇听不懂上面这些深奥的医学名词,只记得女儿形象地比喻,CAR-T这个英文单词是小车的意思,治疗奇奇的是一辆冲向癌症的战车。和以往所有“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”的癌症治疗手段不同,CAR-T是利用自身活的免疫细胞,提取改造来消灭癌细胞。
血液里的免疫T细胞扮演着健康战士的角色,1茶匙血液中含有约五百万个T细胞,它们构成了人体强大的防御系统。但有时T细胞会被狡猾的癌细胞迷惑,识别不了“敌人”。而改造后的T细胞,能识别特异性肿瘤抗原的受体表达,就像是带着GPS的“定向巡航生物导弹”,精准打击癌细胞,又不伤害正常细胞。CAR-T首先在血液肿瘤上得到成功,正因为这类肿瘤都拥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抗原CD19,目前大部分CAR-T疗法都是以此为靶标的。
不过,目前这一疗法只限于血液癌症,如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,而不是更广泛的实体瘤(乳腺、肺等器官的癌症)。一部分原因在于,癌症特异性的T细胞难以运送到肿瘤组织中。
一次将癌细胞消灭为0%
2017年10月27日,奇奇的“战车”之旅开始了。
尽管CAR-T是一次性疗法,但制备流程复杂,通常有以下步骤,第一步是从患者身体采集T细胞;第二步是对T细胞进行活化;第三步最为关键,是通过一些病毒把嵌合抗原受体转入T细胞内,使其表达到T细胞表面;第四步再对这些T细胞体外培养、扩增,一般一个病人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-T细胞。最后一步便是把CAR-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,并配合密切监控。
因为主治医师在实施前认真交代了不良反应和可能的险情,高东海特别担心,不知道这袋看似和盐水一样的液体会给儿子带来什么。整整一个星期,他晚上不敢离开病床半步,担心医生口中最危险的“细胞因子风暴”会随时降临。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CAR-T治疗法团队负责人卡尔教授将改造后的T细胞称为“连环杀手”——仅仅一个改造后的T细胞就可以杀死10万个癌细胞,但这也是引发致命问题的源头。因为需要对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重新“编辑”及“回输”,在这一过程中,免疫系统常被过度激活而攻击机体,可能引发十分凶险的细胞因子风暴,临床表现包括病人高烧不退,呼吸困难,抽搐等等,有的会出现生命危险。难度就在于,这样的免疫反应在每个人身上千差万别,毫无规律可言。
“一些人细胞因子风暴反应强烈,2015年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,出现了几例死亡的病人,现在已经控制得很好,处理并发症也很有经验了。”作为最早开始临床研究的医院,陆佩华和团队一直小心翼翼。
在国际上,这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。就在FDA正式批准跨国制药公司诺华使用CAR-T一周后,FDA暂停了Cellectis公司正在进行的CAR-T临床试验,原因是该公司的试验中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。此前,一些生物制药公司的试验也出现了死亡案例。
还好,奇奇的反应并不强烈,只是发烧了两天,最高40度。这对他来说,已是司空见惯,但回输后的某一天,睡醒之后,奇奇忽然感觉“想闹了”。“我觉得奇怪了,反正睡醒了,就想闹了!”他在病房里跳来跳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。
回输后第15天,奇奇做了骨穿(抽取骨髓液检测细胞血中的癌细胞),结果“一点癌细胞残留都没有了”。第30天,做了腰穿(抽取脑脊液检测颅内是否有癌细胞),“残留为0%”。
“医生把我的细胞培养成了战士。”奇奇形象地描述,他相信战士们已经把全部敌人都打败了。
风险和未来
在接受CAR-T治疗的一个月后,奇奇准备骨髓移植了。因为移植后患者的抵抗力几乎为零,所以一切都要在无菌仓中进行。病友们都说,“这看着一点没病,哪像是要进仓的孩子呀!”
但陆佩华知道,这样的成功容不得半点懈怠。
CAR-T最大的问题是,维持时间不稳定,容易复发。无论国内外,临床试验的很多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,有的一两个月就复发了。
“一些报道称某个CAR-T产品的缓解率在90%以上,这通常是治疗后3个月甚至是更短时间的数据,最终并不一定能有这样高的治愈能力,我们不能被一时的数据迷惑。当然,对于已经耗竭了任何有效治疗的病人来说,超过1/3能获得完全缓解已经是非常革命性的进步了。”复兴凯特总经理王立群在2017年生物医药创新年会上说。
“这一疗法风险仍需警惕,所以不是终末期的疾病很难开展临床试验,而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,就更考验产品和研究者了。”某跨国药企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这对中国也是提醒:国际上参与CAR-T研发的几家公司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,但中国上百个试验项目,却没有任何公开的不良反应信息。
北医三院血液科也在和两家生物公司合作。医院对产品的筛选十分谨慎,即便是厂家提供可直接使用的细胞,他们也会再次检测,确保安全有效。“国内很多厂家在做,但每家工艺都不同,如何规范、如何标准化,都是考验。”该科主任医师景红梅说。
“工艺是决定产品疗效、安全性的首要条件。其二是质量控制,质控的成本会占到CAR-T生产成本的60%-70%。”李怡平强调,虽然全球3大巨头的产品都是从学术机构获得的,但是最终产品要实现商业化,就需要不断对工艺进行改造优化,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
这对国内企业也是一样。据了解,中国很多早期CAR-T的研究和制备是由临床专家在医院实验室完成的,其产品在患者身上使用,有些开始时效果还不错,但要继续保持稳定疗效,后期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则非常关键。
据了解,国内目前大部分进行CAR-T临床的医院会在病人完全缓解后衔接骨髓移植,以达到更好的效果。但何霆说,他们在科研上并没有发现嫁接骨髓移植对治愈白血病更有效的证据。
此外,CAR-T产品售价高昂。目前的两款产品,首先上市的Kymriah售价47.5万美元,诺华公司采用了灵活的“按疗效付费”吸引患者。而之后上市的Yescarta尽管售价稍低,但也要37.3万美元,目前为止只有5名病人使用。
“我们希望所有的病人都有机会试一试,但如果售价太高,又不能保证疗效,就很难。”每天,景红梅都会遇到无路可走的病人来到北京向她求助,但在没有新疗法之前,这些终末期的患者只能无奈返程。